TPM设备耗损如何进行故障期管理
来源/作者: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7-06-27 丨 浏览次数:
设备耗损期是设备劣化严重的故障多发期。到了耗损故障期管理,设备的主要总成或者多数总成部件进入了快速劣化状态,这就像一位已经步入了体弱多病的暮年时代的老人一样。
在耗损故障期管理,维修管理除了做好常规的保养,包括清扫、点检、润滑、调整、紧固之外,对那些局部耗损劣化严重的部位总成或者零件组合(线路板,集成块、摩擦副、传动系统、气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安全防护系统、阀门、接头、气缸、马达、滤网、接地、屏蔽、传感器等)实施纠正性维修。也就是通过换件或者修复再生的方式来恢复设备功能,这是比较常规的维修策略。
设备耗损故障期管理
常用的修复再生方式包括表面喷涂(离子喷涂、纳米喷涂、激光喷涂)、电刷镀、表面镶套、堆焊修补等方式恢复设备几何尺寸和表面性能,以较小的投入满足设备的性能要求。例如,某工厂一台机器曲轴磨损,如果更换曲轴需要15万元,通过纳米喷涂技术将其磨损部位修补,表面精度和硬度均达到原有技术标准要求,使用寿命可以延续6-8年,仅花费了7000多元。这种修复方式非常符合低碳、环保和节能的绿色维修理念。
一般而言,在耗损故障期,不少总成会出现快速劣化状态。
我们并不主张大修理,所谓的大修理,是将设备完全解体,对拆解的零部件进行清洗,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然后进行部件装配,总体装配,精度调试,空载试车,负荷试车,最后交付使用。当代设备系统是有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包括液压系统、气动系统、传动系统、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润滑系统等,每一系统乃至系统上的每一关键零件寿命周期或者耗损周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耗损周期适于所有子系统或者总成,来对设备进行全部的大修理。因此国际上主张消灭大修理,至少可以用延长大修理周期或者不完全的“大修理”来取代传统的大修方式。因为设备的大修理,经过全部解体总装,重新磨合、新电器元件的重新时效老化,这可能会引导出设备初始故障期的高故障率状况。
面对设备快速劣化状态,我们会采用一种可裁剪、可组合的维修模式。即经过研究论证和设计,将需要修理、换件的内容集合在一起,利用恰当的检修机会,实施这一组合方案加以修复。对于那些无损害迹象的总成或机体,不必解体检查和更换。
对于那些固有故障频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主动维修策略。所谓的主动维修,就是不拘泥于原来设备原有结构的小技术改造,其目标并非改变或者增强设备功能,而是将那些固有故障得到根除。
主动维修是以改代修的主动策略,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设备是人设计制造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设备在长期使用中,肯定可以发现一些固有缺陷,也会出现某些重复性的故障,这多少反映出设备在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制造加工工艺、原材料选择或者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缺陷不足,我们很难通过一般维修方式加以解决。我们可以跳出传统维修模式,大胆思考如何通过不拘泥于原有设计和结构的小规模改造来解决。例如在某处开一个槽,加一个挡板,开个孔、设置一个小机构,或者更换一个不同性能的零件(密封圈、阀门等),将那些固有故障得到根除。
而在耗损故障期管理,这类主动维修最有意义,等于是给设备一次返老还童的再生机会。例如某些重型机器厂,将传统控制模式下的龙门铣、龙门刨床进行数控改造,不但可以使这些设备加工精度控制水平大大提升,而且让其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
TPM咨询公司提出: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进入耗损故障期管理的设备都是值得进行主动维修的。这就需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来决定。如果主动维修的投入加上复利平摊到每年的费用,再加上年均维护费用超过了设备更新投入平摊到每年的费用,再加上年维护费用,则主动维修就没有必要,而设备更新则更加经济。反之,就值得进行主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