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TPM设备点检制四点到位
来源/作者: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7-03-24 丨 浏览次数:
点检定修是按照一定规则由操作人员和专职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的人工巡回检查,了解设备故障倾向,再进行维修计划决策的管理系统。点检定修适用于可以通过人的五感或者借助简单工具仪器进行检查诊断的设备,这种维修模式可以与其它形式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进行。
TPM设备点检现场
一、设备点检制的医学内涵
人类为了身体健康,发展了一整套完善的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例如,现代的预防医学包括日常预防、健康检查和早期治疗。与之相对应的设备预防维修,也包括日常维修保养、设备检查和预防修理。为了防止因突发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应像人身体的定期检查一样,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查、诊断和早期维修。健康医疗所发展起来的那些医疗检测手段,如心电图、血压计、X光、CT等,也应发展扩充到设备诊断领域中。现代设备振动监测仪器、油分析设备即是这种从医疗向设备诊断的扩展。
二、设备点检制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所谓的点检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值得指出的是,设备点检制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式,而且是一种制度和管理方法。日本企业设备点检有一整套细致、标准的程序。
设备点检制的特点是:
(1)定人。设立设备操作者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
(2)定点。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
(3)定量。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
(4)定周期。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
(5)定标准。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
(6)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
(7)定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有固定的格式。
(8)定点检业务流程。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如急需处理的问题,要通知维修人员,不急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检查处理。
点检管理的要点是:实行全员管理,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分工管理。点检员本身是一贯制管理者。点检是按照一整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进行的。点检是动态的管理,它与维修相结合。
三、TPM培训公司提出点检制
点检制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虽然各个企业根据各自特点推行不尽相同的点检制,实行TPM的一些企业所推行的“三位一体”点检制和“五层防护线”的做法仍可以借鉴。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位一体。“五层防护线”是把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作为第一层防护线;把专业点检和定期点检作为第二层防护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作为第三层防护线。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点检中出现的问题,再进一步利用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探明因果,做出对策,这也就是第四层防护线。第五层防护线是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精密检测。
四、点检活动模型
1.点检工作模型
首先应该考虑按照作业流程划分或按照设备布局划分的点检区域划分问题。点检员还应设计优化的点检路线图。要有一个包含计划-实施-检查-反馈四个环节在内的点检作业业务流程,即计划(作业表)→实施(确认设定点的状态,结果记录,异常现象的发现、处理)→检查(计划表执行情况,信息传递,研讨整理)→反馈(核对计划、标准)。
2.点检计划模型
点检计划模型由点检作业卡、定期点检计划表、长期点检计划表这三部分构成。定期点检计划表、长期点检计划表可以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3.实绩管理与分析
包含各种检修记录管理,如日常点检记录、给脂加油记录、定期检查记录、维修报告书、改进维修记录以及设备台账等。另外,对上述记录和点检中发现的异常,通过小组或专业人员、组长级的分析会,适当地应用排列图、倾向分析等手段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