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改善目标从哪里来
来源/作者: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20-09-03 丨 浏览次数:
TPM咨询服务中心TPM培训公司概述:1971年,日本设备维护协会(JIPM)提出TPM(全面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以协助设备资产密集型企业进行经营绩效改进,其代表人物有“TPM之父”中岛清一先生。
自1979年被引入我国以来,TPM在诸多制造业企业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所以迄今仍方兴未艾。但也发现不少企业推行TPM时未能科学地建立和执行改善目标,以至于较多出现了“TPM就是打扫设备”的可惜结局,然后就埋怨“TPM水土不服、不适合中国国情”。
TPM改善目标
相关方
企业要满足相关方的价值需求,方可生存下去、赢得未来。则作为企业管理构成部分之一的TPM(或设备管理),同样需要满足相关方的价值需求。
什么是相关方?“可以影响、被影响或自认为会被某一决策或行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ISO55000第3.1.22条)。
TPM的相关方常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法定机构、股东/投资者、设备人员、本公司各部门人员、设备分包方等。
相关方的价值需求
应识别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相关方价值需求,例如:
——客户:产品质量合格、产品价格合理、准时交付等。
——执法机构:法规符合性。
——设备人员:安全与健康、可维修性、收入高、成长机会等。
——投资者:客户满意与忠诚、员工幸福、投资回报等。
——分包方:合理回报等。
——本公司生产人员:安全与健康、舒适轻松、产品质量合格、生产效率等。
——本公司质量人员:产品质量合格等。
——本公司HSE人员:法规符合性等。
——本公司财务部门:投资回报等。
识别改善方向
应全面识别满足相关方价值需求的改善方向。
绩效、成本、风险,三者要平衡
应将不同相关方的相同、相近价值需求进行合并,然后应依据本公司的宗旨、企业经营战略部署等因素,从上表“改善方向”挑选出需要优先的改善事项,以便确定TPM管理战略及改善目标,并策划和实施落地路径,分解到具体班组人员和机台建立子目标,再基于实践形成端到端的标准化管理流程。
依据全球维修和资产管理论坛(GFMAM)的公式,价值 =(绩效-成本)@ 风险,可看出要基于“绩效、成本、风险,三者要平衡”之原则进行决策,以便使改善目标的设定更具备科学性,取得价值最大化的结果。
从上文也可以看出,TPM的改善目标可包括但不限于成本削减。
且,成本削减是必要的却是有限的,因为企业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零成本运行,但价值创造是无限的。
再,“低成本”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合理成本”,因为一味盲目追求降低成本,可能会带来风险的显著提高,例如如果压缩必要的预防维修费用,可能会使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产品质量、寿命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结 语
“从问题的原点看问题,乃解决问题之最佳角度”,弄清楚TPM的改善目标从哪里来,方不至于陷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窘境、方不至于“使设备资产最大化创造价值”沦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