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筑路TPM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
来源/作者: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20-04-10 丨 浏览次数:
KTPM新益为TPM管理培训公司概述:我们知道,TPM设备维修工作在整个设备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怎样保证筑路机械设备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促进企业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对维修的经济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TPM设备维修
TPM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设备大修经济界限的确定
我们知道,TPM设备维修是设备有形损耗的一次全面性补偿。一般来说,修理作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比从事批量生产整机的厂家的生产率低的多,并且零部件的销售价格往往高出整机销售价格的几倍乃至十几倍,甚至个别型号较老的机械零配件经销商奇货可居,使价格远远脱离了该零件生产的实际价格。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为什么大修工作还能存在?
我们说一般设备在有形磨损后,我们可以把设备零部件分为三个类型:
A:由于损坏严重,已失去修复价值,必须给予更换的零部件。
B:可以修复的零部件,这类零件只要稍加修复即可投入使用。
C: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
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表明,在大修时(B+C)/(A+B+C)的平均值大约在2/3-4/5之间,同时A类零部件往往是低值易耗件,所以按价值计算,其比值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设备在使用前中期大修在经济上能够成立的理由。但是,反复无休止的大修能否在经济上站住脚呢?笔者认为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今天这种行为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这是因为:
①随着耐用周期长的基础件、关键件的逐渐老化,导致大修费用逐渐提高。在一定的期限后,将会出现维修成本的跳跃性增加。
②随着设备维修费用的增加,该设备的能耗也将日益增加,该设备的生产性能也将日益降低,甚至出现维修成本持平甚至超过该设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情况。
③以恢复原有设备性能为目标的大修多次循环将严重阻碍技术进步,使企业的装备水平日益失去先进性。
④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庞大而又落后的修理行业。
基于上述原因,对设备的大修从经济学上分析,应该有一个极值。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一个话题:怎样界定设备大修的界限?当一个企业面临大修任务时,不外乎以下四种选择:A)大修留用;B)同型设备更新;C)技术先进的新型设备替换;D)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使原机获得新的性能。
以上四种比较中我们判断的标准仍然是经济效益。只要任何一种的经济效益高于大修留用。那么大修在经济上就站不住脚。
从长远上看,设备的使用年限基本上包含一次大修和两个大修周期为宜。因为一台设备允许的大修次数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在安排大修计划时最好进行一次经济分析论证,至少在第二次大修前进行这项工作,这样就可避免盲目大修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2 TPM设备最佳维修工作量的确定
在机械的日常施工管理中,如果我们维修机械越频繁,那么机械发生意外事故率就会减少,但是维修作业本身而支出的费用及停机造成的损失就会增加。所以维修工作安排的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合适的。怎样安排维修最为合理?也就是最佳预防维修工作量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一点,该分析只适用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施工生产受气候,季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性较大,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允许停机检修但并不招致额外停机损失的机会,在具体分析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