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要不要取消大修
来源/作者: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8-02-07 丨 浏览次数:
设备可以取消大修吗?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多余。设备大修是传统留下来的检修作业方式,从计划经济时代就有,已经运行几十年了,为什么要取消?取消了大修将来设备出了问题谁来负责?今天,TPM管理咨询公司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设备大修的内容。
设备大修
所谓"大修"就是按照一定的周期、时机以及点检、监测中发现的隐患、发现需要改善的内容,对设备全部解体,然后对总成部件解体,对相关零件清洗、检查,判断其是否损坏,随后进行修复、改造或者替代换件,然后再按照逆序方式进行安装、对中、平衡、精度调试,空载试车、负荷试车,直到交付生产运行的全部过程。
传统的工厂,每台设备都按照一定周期或者时机进行大修的。计划经济时代,每年都要安排对设备的大修,届时大修基金就拨下来,年底还一定要用完。大修所花费的时间、消耗的资源以及对生产的影响都比较明显。有的流程装备大修,仅仅维修费就高达几百、上千万元,停机损失甚至高达几个亿。
在市场经济时代,不少工厂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就提出是否可以取消大修,或者延长大修理周期的问题。但真正执行起来,又怕没有科学依据,怕造成严重的故障后果,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因此,大修计划还是年复一年的照样执行下去。
设备的大修要不要取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在以前的文字里我们曾经一再提到设备故障率的浴盆曲线。所谓的浴盆曲线有点像微笑曲线,两头高,中间低。左边翘起的部分代表初始故障期(较高故障率),右边翘起部分代表耗损故障期(高故障率),而中间较低的水平部分代表偶发故障期(较低和稳定故障率)。
当今的设备比以往要复杂得多,而且故障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美国民航局在过去30年间,作了大量关于设备可靠性的研究,发现设备从使用到淘汰(包括无形磨损造成的设备报废),其故障特征曲线呈六种不同形状,就不是典型的浴盆曲线了。
其中有68%左右的设备,其故障模式表现为:在开始时有较高的初期故障率,很快降低为恒定或增长极为缓慢的故障率,后续再没有出现耗损故障期的上升状态。也就是说,微笑曲线或者浴盆曲线变成了单边的,左翘--右平。
为什么68%的设备会是这样的故障率变化,甚至于没有耗损故障期的出现呢?按理讲任何设备总有个老化的过程,到了老化阶段,故障率一定会上升的,为什么就不升了呢?
因为,随着设备物理可靠性的提升,其有形"磨损"速度降低,而随着设备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其无形"磨损"速度相应加快。很多设备尚未到达其物理的耗损故障期就因为"过时"而被淘汰。这一趋势对于电子类的设备尤其明显。因此就让我们很难看到其故障率上升的耗损故障期。
研究表明,原来认为设备使用时间越长磨损越严重,而且会使故障率迅速上升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对于某种特定故障模式起主导作用的设备,故障率可能与使用时间长短有关;而对于大多数设备而言,故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设备役龄时间长短对于设备可靠性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经常修理设备或定期大修,不一定会防止故障发生,反之可能将初期的高故障率引入稳定的系统之中,增加设备的总故障率。
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定期大修理的弊病。如今的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每一子系统又由不同零部件、元件构成,子系统和零部件的耗损周期各不相同,很难找到一个普适的修理周期,使得这一时刻对各个子系统或者零部件的解体和维修都有意义。
如果我们将68%故障模式的设备拿出来,安排周期性的大修理,会在每次解体大修理和安装调试之后引入初始高故障率,这就如同一台新组装的设备一样。
根据上面的认识,设备的定期大修只有在故障后果严重且无法准确预测的情况下才必要。有条件则尽可能采取预测维修,一般情况下则可采用日常维护保养及润滑等措施。
企业不安排设备大修是否就意味着取消修理了呢?不是!应该根据状态监测或者点检信息,安排适当的项修或者项修组合,我们称之为"可裁剪式维修",用它来取代大修。
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有缺点,真理与谬误本来是一丝之差,悖论总蕴含其中。
对于那些设备主体总成具有明显的损坏周期,而且绝大多数总成可以无故障工作到这个周期的设备,保持定期的"大修理"仍然是必要的。然而,这种"大修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全解体修理,而是对需要修理的部件进行解体修理,不需要修理的部分则不必解体修理,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广义的可裁剪式维修。
从趋势上看,设备无大修时代正在悄悄到来。